顧先生這幾年不太順利。或者,用時興的形容詞來說:有點喪。
顧先生做的是服務業,算起來,自從自立門戶開設這間公司以來,他在這一老牌傳統行業也打拼了幾十年了。那些年,跌宕起伏,風風雨雨,都無一例外地挺過來了,雖然生意不是做得很大,但幾十年累積的客戶群和維持的好口碑,讓他的公司從一間小的辦公室,逐步搬入了甲級的寫字樓。他的老客戶很多,正因為香港獨特的市場優勢背景,加上內地與香港的合作越來越多,「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也逐漸擁有了一定量的內地客戶群。
顧先生的公司規模算不上業內很大,但長期穩定聘用了超過 30 位員工,有幾位員工還是一直跟著他幹了很多年的高級員工,業務能力極強,對公司貢獻良多,顧先生很看重他們,一直重用他們,給他們不錯的待遇。顧先生懂得,打工人嘛,也是要養家糊口的,公司重視他們,優待他們,他們才能安心留在公司繼續拼搏不是?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幾年由於一系列的天災人禍,嚴重打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態勢。過去欣欣向榮的行業逐漸萎縮,百業蕭條,市況冷淡。
顧先生大風大浪經歷了那些年,卻被如今的浪頭打了個措手不及。有些過去的老客戶在這一波打擊之下也索性關門大吉,另外有些客戶也要節衣縮食,謹慎度日,他的客戶源流失了不少,而為了保證繼續有生意,他不但不敢提價,還要減價,以維持剩下的客戶。而香港與內地閉關幾年,內地客戶群也逐漸流散。
至此,疫情仍未見頂,曙光未現,而他的公司已經元氣大傷。
「說實在的,SARS 後都不會搞成這樣!現在真是前景無光。」顧先生向金融業的朋友訴苦,除了客戶流失,公司還出現了一個令他頭痛的危機:人才流失。由於社會動蕩,經濟低迷,他公司裡的資深員工,有的選擇了跳槽去大公司,有的則決定移民他國,這些員工的離去讓他非常煩惱,短時間很難培養出同等的人才,而且招聘新人也不容易,「新人現在都是眼高於頂,他們只瞄準大公司,對於我這類中小企業,一般不願意入行。」
僅剩的幾個資深員工,顧先生不得不給予他們更高的薪酬待遇,務求他們能留下安心工作。但是,如今生意慘淡,又不能加價,哪兒來的錢給他們加薪呢?
顧先生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雲淡風輕、心中篤定,如今的他,心中充滿了憂慮,這種憂慮影響了他對公司前景的信心以及對個人的信心。他的心情如同恆生指數,雖然偶有上漲,但也時常一片晦暗,他變得喪。
到哪裡再去找回他的信心?找回他失去的安全感?
顧先生的經歷,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比比皆是。一連串的打擊下,很多人的心態都像顧先生一樣發生了轉變。大時代背景下的人,不過是時代的一粒沙,被風吹,被雨淋,被病毒蹂躪。失去了穩定社會下的穩定生活和經濟環境,便失去了安全感。
被改變的,除了心態,還有一直以來約定俗成的生活模式。
生活開始做減法,減少出門,減少社交活動,減少外出用餐,減少娛樂消遣……於是,日子變成了:網上購物、外賣訂餐、網上會議、網上面試、居家辦公以及網上授課。市面上的人流變得愈加稀少,很多店鋪不得不減少營業甚至關門歇業,行業萎縮,人才流失,市面上隨處可見的空鋪觸目驚心。
勉力維持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很多便如同顧先生的公司一樣,前景黯淡,苟延殘喘。
社會的巨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更進一步地改變了社會以家庭為單位的結構模式。收入的不穩定帶來心態和生活的轉變,也造成了家庭結構的不穩定。有些人分道揚鑣,有些人舉家移民,去異國打拼,而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家庭則苦苦維持著完整的家庭關係。
離職、跳槽、轉行、失業、移民、離別,不同的人在疫情影響下做出了不同的決定,而這些像惡性循環般,給社會帶來更為深層次的動蕩,埋伏下更加不穩定的種子。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更為深遠,美國加息,股市波動,都牽動全世界的經濟命脈。而中國在當今的經濟蕭條大環境下,仍在努力以穩定經濟為首要目標,提出:穩字當頭。
要想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下找回安全感,首先要穩。
社會重回穩定的正軌,公司企業生意能夠回穩,而社會大背景下的我們每個人,也能夠重回穩定的生活。
那麼,如何重回穩定的生活?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夠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除了努力工作賺錢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來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或者說,獲得工作之外的報酬?
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讓自己資產可以增值的方式。理財的方法有很多,有的保守,比如把錢存銀行裡;有的進取,比如投入股市,殺個頭破血流。但這兩種理財方法都各有利弊。把錢存入銀行做定期存款,利息低,不能獲得滿意的回報;炒股更是有風險,可高可低,難以掌控,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夜歸零。
一種結合二者優勢的理財新方法應運而生,幫助投資者實現資產增值,穩定收入,渡過疫情危機,找回人生安全感。
這便是離岸保險理財。越來越多人開始開設北美保險公司理財賬戶,為何?
這種離岸保險公司理財賬戶相對於傳統銀行賬戶或者股票賬戶而言,優勢多多。包括:
指數掛鈎賬戶收益與美國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 500)或者歐洲指數(Euro Stoxx 50)掛鈎,由於這兩種指數較為穩定,因此這類賬戶能夠設收益最低安全線,最低不會低於零,並且最高收益可達 9-10%,從而避免了股市大起大落帶來收益不穩定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開設北美保險公司理財賬戶,就等於為自己購入了一份保險產品,這份產品除了有理財增值的價值,也有額外的保障,包括生存回報(Living Benefit)以及死亡賠償(Death Benefit),這些都是銀行存款或者股市投資所不具備的。
眾所周知,一旦投資人身故,受益人要等上六至十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獲得身故人在銀行賬戶中的錢,而這類保險產品的死亡賠償通常只需一至兩個月便能拿到錢,解決燃眉之急。
要開設北美保險公司理財賬戶,只需購買相應的保險產品即可。
產品分為兩種,包括:非指數型萬能保單(UL)以及指數型萬能保單(IUL),其中 UL 的投資金額放入定期賬戶,IUL 的投資金額可選擇放入指數掛鈎賬戶。這類保單投資的方式非常靈活,投資人自主性強。因為投資人在選擇購買時便可自己設定投資比例,可選擇放入定期或指數掛鈎賬户,如多少金額放入定期賬户,多少金額放入指數掛鈎賬户。每年可以自行進行調整。開設保險理財賬戶一年後,客戶經理也會分析客戶情況,建議客戶如何調整投資比例,以作客戶的參考。
提供這類離岸保險理財產品的北美保險公司,目前有 3 間,包括:泛美保險(Pan-American,設於開曼群島)、永明金融(Sun Life,設於百慕達)以及宏利保險(Manulife,設於百慕達),其中泛美保險是美國的百年老店,機構評級:AM Best-A;Fitch-A,可在美國以外地區買保險產品,不牽涉美國稅務問題;公司儲備比監管機構要求多出 24%,所以財務狀況強勁(注釋1)。
以上產品可於美國以外的地方購買,包括新加坡、香港,只需做體檢便可購買;由於疫情關係,很多客戶來不了香港或者新加坡,保險公司提供免體檢額度,改用問卷回答,交由健康核保員來細閱答案。
疫情下,客戶也可不必親自來投保,改為透過信託公司去投保,這個信託公司由香港政府發牌成立,是一間獨立公司,以委託人或代理人身份,不會代收保費,讓客戶有信心。信託公司代持有保單一年,首年服務將屆滿時,客户可撤銷信托服務,將保單持有人更換至自己名下。(注釋2)
供款年期靈活有彈性,投資者可以自己訂立供款年期,比如一年、兩年、四年、十年或以上。現時大環境下,經濟蕭條,個人收入受到影響,只要審視戶口價值,若夠付今年保費,今年便不用付保費。
付款方式可用信用卡或者電匯等,其中,信用卡付款不收手續費。(注釋3)
變局之中,動蕩之下,每個人都迫切希望重回穩定的生活和心態,找回穩定的家庭和社會結構,重獲對自身、對未來的信心和安全感。北美保險理財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買一份保障,尋一份安心,渡過這幾年的世紀大難關,擺脫焦慮,邁向安穩、自信的人生。
金融界的朋友建議顧先生不妨考慮開一個北美保險理財賬戶,為自己未來添加一份穩定收入,添加一份信心。另外,根據顧先生公司目前的狀況,他急需穩住現有員工,減少人才流失,朋友向顧先生還推薦了針對性的方法:要員留任及保障計劃(Key Person Retention and Protection Program),為顧先生解決燃眉之急。
究竟這一個計劃有哪些不俗,如何幫助顧先生渡過眼前危機,我們下一篇文章揭曉。
完
注釋:
(1)人壽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影響公眾信心的重要因素:
償付能力 —— 每 100 美元負債的資產
盈餘資金 —— 每 100 美元的保險責任儲備金的盈餘資金(包括資本)
平均值* | |
---|---|
償付能力 | 106.10 美元 |
盈餘資金 | 14.69 美元 |
* 美國首 25 家業界領先壽險公司的平均值 |
(2)只有泛美保險的產品是透過香港發牌的信託公司投保及可以1年後撤換,其他保險公司的產品都是透過海外信託公司投保,而且一直代持有到保單解約為止。
(3)只有泛美保險接受信用卡付款。
免責聲明:
本公司一概不承擔本刊物內容任何錯誤或遺漏的責任。本刊物內容的資訊均以「現狀」的形式提供,且不會就其完整性、準確性、適用性或及時性給予任何保證,亦不可被視為提供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證。
本刊物只適用於教育/參考用途,本刊物任何內容均不可視為對於任何司法管轄區或其對手方的投資、稅務或法律意見。我們強烈建議對相關交易的具體法律、監管和稅務後果進行獨立評估。
只適用於內部業務培訓之用,不得對外發佈。